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 2024-06-25   来源: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探讨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问题,分享最新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倡导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6月23日,在第六届国之名医盛典心理健康促进主题单元上,多位儿科和精神心理专家呼吁,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

“神经发育障碍影响大脑的不同功能域,如认知、语言、运动以及心理行为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王艺表示,神经发育障碍涉及抽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多动缺陷综合症以及癫痫等多种病症,常见于特定年龄段,且病程可能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因此疾病负担极重,亟需加大研究技术的投入与支持。

“研究显示,我国6-16岁在校学生精神疾病的总患病率较高,除了常见的多动症、焦虑、抑郁,对立违抗等问题也普遍存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李涛建议,应向有心理健康风险的人群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支持,从而降低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在专家圆桌对话环节,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表示,临床上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小学阶段行为问题多,中学以后情绪问题更加突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抽动障碍是两种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许鹏飞表示,营养摄入与儿童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食物过敏可能导致自闭症和抽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的症状恶化,高糖饮食和高淀粉饮食也可能与抽动症相关。

“近年来,教师和家长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教育部开展了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识别和干预的培训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委会副秘书长吴洪健表示,下一步,教师需要简易化工具来早期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主任朱熊兆表示,当前我们使用的很多方法和工具多是从国外引进或经过一定修订的,不能完全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因此建议研发出真正适用于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早期筛查工具和方法体系。

“多模态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个领域发展迅猛,特别是在精神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浙江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启真医疗科技创新转化中心CTO张明介绍,其团队通过数字人技术来辅助心理问题的识别,根据孩子的发音、声纹、表情等互动沟通信息,结合多模态大模型自动推理,能更好地发现一些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