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注重人才技术等要素,促精神专科医院运营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第七届全国精神专科医院院长论坛

2021-07-17   来源: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作者: 乔颖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现代化管理,增强精神专科医院院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由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分会指导,上海市医院协会精神卫生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神健康医学分会共同主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承办的“第七届全国精神专科医院院长论坛”于2021年7月16-17日在上海召开。



此次论坛聚焦医院运营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包括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运营管理现状与机制创新、新技术支撑与应用最佳实践三个讨论主题。论坛云集多位全国知名卫生管理专家、精神专科医院院长和管理干部以及相关科技领域知名专家,旨在通过跨领域的碰撞,结合精神专科医院管理热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探讨,以新技术应用、运营机制创新驱动精神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吸引了全国近800位精神科同道参与。

“在新形势下,精神专科医院必须精准把握新任务、新要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上海市医院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在致辞中指出。他感谢社会各界对精神卫生事业的大力支持,自2015年首届开办以来,全国精神专科医院院长论坛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端对话平台,成为聚焦热点、探讨前沿创新的精神卫生学科建设和医院管理的一张靓丽名片。

“研究所与精神专科医院的紧密合作是时代的需求,”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预祝论坛顺利举办。他强调,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和举措,这也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纲领性和战略性文件。对精神专科医院而言,如何在有限的医疗配置下,提升科研效率、打造前沿学科建设等,就需要推动医院的整体管理向高质量发展。本次论坛将对意见进行解读和深入了解,这有助于医院的管理者达成共识和取得进步。

赛诺菲(中国)中枢神经领域负责人崔宁先生表示,企业要与医院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生态圈”的搭建,助力中国精神专科医院发展。

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主要矛盾转变,健康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经济与财政增速放缓,疫情后政府重视公立医院作为,加大公卫应急项目投入。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颁布和实施、新时期卫生健康方针、医联体促进医疗服务体系重构等,都对医药卫生改革提出了新目标。物联网、人工智能、云平台、大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新形势下,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运行机制特点突出:门诊收入占比低,药占比高、耗材与检查化验占比低,技术劳务性占比持平,人员支出占比高,差距主要靠财政投入维持,医保收入占比高于综合医院,但医保缺乏专门的支付政策,这些经济运行特点,影响了精神卫生专科的发展,无法满足需求增长。

“要通过系统集成、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的手段,从体系角度发展专科,完善项目支付、病种支付、按人头支付三个机制,注重诊断及治理方案确定、手术重症、健康管理三个环节。”National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 China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二丹认为,精神卫生专科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一方面既要在控制规模的基础上提升专科实力,又要将专科建设融入新体系,另一方面要推动慢病治疗科学性规范化和服务系统集成度提升,鼓励医务人员的执业地点多样化,促进科学家、专科医生、健康管理者多身份跨界融合。

高解春所长指出,我国公立医院的数量、床位数、医生和服务量居世界前列,但是这些现状与医院的规模并不匹配,尤其在法律法规、机制氛围、硬件支撑、投入资助、鼓励引导等方面存在缺陷和滞后。他认为,公立医院要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要组织开展原创性、突破性的临床研究,开展GCP,尤其是IIT的临床研究,要建立常态有效的临床创新评估和激励机制。

对标国际精神专科医院,中国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发展存在地域配给差异,医保投入不足,医院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够等现状。针对这些问题,专家认为,精神专科医院要以“病人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落实医疗、管理和科研创新,打造精神卫生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理念。要快速提出符合精神专科发展的指标,加速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构建信息系统,打造与成本、价格、支付政策紧密对接的动态绩效管理体系,开设日间手术、日间病房、互联网医疗等新的服务和管理模式。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医疗建设。精神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国家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智慧医院建设等都需要加强集群建设,做好服务环节的延伸,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医疗服务链条。专家强调,首先,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做好人才建设是关键,要引进高质量专科人才,立体格局培育英才、搭建平台促进成才、创新机制激励人才以及推动发展人尽其才的人才管理机制。其次,要扩大心理服务的平台建设,加大开放,加强与其他医院的合作,借“他山之石”增加“新鲜血液”。第三,在医院稳定建设的基础上,保证员工的福利,以优质的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第四,要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吃透“国考”各项指标,推进医院管理向纵深发展。

DRG时代,全新的医院绩效考核模式正在各级医院陆续探索展开。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是一支重要的指挥棒,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2010年启动试点,政策上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但存在政策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让政策转化为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并产生预期效果?绩效考核是最关键有效的手段之一。

专家认为,医院在各方面综合实力、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完成“国考”指标,更是以此来提高医院整体实力的进步。在医疗质量方面,三级公立医院要积极收治疑难杂症、急危重症患者。在运营效率方面,可以考核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引导医务人员靠技术和劳动获取收入,考核医疗服务均次费用,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在持续发展方面,需要考核人才队伍、教学科研能力,推动医院增强竞争力、创造力。在满意度评价方面,既要提升职工的满意度,也要加强考核患者门诊、住院满意度,推动医院优化服务,改善就医体验,推动医院解决看病就医的痛点、堵点问题。在提升医院绩效的时候,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考核从来就不是完美的“尺子”,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标准,才能更有效推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如今,“互联网+医疗健康”已成为国家战略。持续通过信息化手段,缩短城乡地理距离,打破医疗机构间信息壁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使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互联网正在突破医院围墙,创新塑造“未来医疗大时代”。这里涉及支付体系、医保制度、远程医疗政策和医疗与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用好互联网医疗,如何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医院、医生以及医院管理部门更大的智慧。

在精神卫生医疗体系,互联网医疗和信息化建设有望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信息帮忙全程管”、“精神疾病神经影像平台”、“患者在家,‘大白’提供优质家庭疾病管理服务”、“精神卫生医疗,以人为本,技术围绕患者”。近年来,精神心理类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出于隐私外泄等多方面顾虑,大量患有轻度心理疾病的患者未能获得有效的预防与早期干预。精神卫生互联网正在做众多创新尝试,为存在心理健康困扰人群提供在线心理健康服务,将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医疗环节联结在一起,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的慢病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品质,实现心理健康服务的远程化、精准化、智能化,满足精神心理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做好做实“医院”与“智慧”的“共舞共赢”。

“在新的发展阶段,公立医院将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直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探索和实践公立医院改革的经验和模式。”上海市医院协会精神卫生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副书记赵敏提到,高质量发展一再被重视,这也必将成为未来很长时间的方向和指引。在所有行业中,医疗行业必然是更需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坚定不移的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每一个医疗行业从业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第七届全国精神专科医院院长论坛安排精心、主题突出,结合当前工作的形势,围绕精神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探讨。“当下精神卫生事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相应面临新挑战、新使命,”徐一峰院长做大会总结。他强调,新形势下,精神专科医院必须始终坚持公益性办院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注重人才技术等要素促医院高质量发展。